当无数展商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在 MWC 2025 各显神通时,以 “丝绸之路” 为设计灵魂的中国移动展区,将科技与传统融合,既展现文化自信,也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:通信技术正从 “提速竞赛” 转向 “重构社会协作方式”,而用户也将由此实现从 “功能受益者” 到 “数字生态共建者” 的重大角色跃迁。
通用人工智能时代,人工智能的发展从 “技术供给” 走向 “生态共建”。其中,大模型成为智能化的核心引擎,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则成为数字世界的 “通用交互界面”。在这一过程中,用户不再是单纯的 “技术使用者”,而是通过与 AI 的持续互动,成为推动 AI 进化的 “共建者”。
在这一趋势下,中国移动围绕 “供给者、汇聚者、运营者” 的定位,打造了九天人工智能基座,而这正是其构建自主 AI 生态的核心所在。终端智能体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,充分发挥端侧智能优势,实现了系统级深度交互,重新定义了人机交互模式。在巴塞罗那展会现场,体验者通过终端智能体,真切感受到了极为丝滑流畅的人机交互体验。通过 “灵犀” 智能体,一句语音指令就能安排日程、规划旅行,甚至为听障人士实时转换语音文字。
更关键的是,用户每一次与 AI 的互动(比如方言提问、个性化需求),都会成为优化 AI 模型的 “养料”,形成 “用户反馈 - 模型优化 - 体验升级” 的闭环。这种协作范式让用户成为 AI 能力进化的 “数据燃料”,同时用户也从精准服务中受益,实现生态共建共享。
不止于个人生活场景,AI 在产业领域的应用同样如火如荼。目前,中国移动已在社会治理、工业生产、民生服务和通信特色等四大领域,布局了超 40 个细分领域的行业大模型,成功打造了近千个数智化项目,广泛覆盖政务、医疗、工业等多个细分行业。
正如中国移动总经理何飚所说:以数智化为核心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,AI 技术加速突破应用,从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增效的辅助工具,跃升为全面使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,推动生活、生产、治理等各领域发生深层次变革、系统性重塑,“AI+” 时代正加速到来。
通信早已不只是 “网速快”,中国移动正通过 “5G-A(5G Advanced)” 技术,让网络更智能、更懂用户,也更懂企业。通过重塑通信架构,推动协作升级助力工业互联网,保障智能工厂设备协同,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。
某汽车工厂用 5G-A 网络实现机器人集群的 “动态重组”,生产线能根据订单需求自动调整。例如,当订单激增时,机器人可快速切换任务,从焊接转为组装,效率提升 30%。工人只需通过平板输入需求,系统自动生成协作逻辑 —— 用户既是技术使用者,更是规则的 “制定者”。
某服装厂引入 AI 质检,通过 5G 专网 + AI 算法,24 小时检测布料瑕疵。过去人工质检需要 10 人轮班,现在只需 1 人监控系统,效率提升 90%。
另外,中国移动算网融合打破传统界限,提升了智慧城市应急指挥等场景的资源调配与决策效率。让大家感触最深的便是在智慧城市应急指挥场景中,通过动态感知用户需求(如交通流量、突发事件位置),推动算网能力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。
在 MWC 2025 现场,中国移动通过技术优化家庭生活协作,让用户主导家庭数字生态成为现实。“移动爱家” 为我们展开了智享家庭生活的新场景。
移动看家摄像头自动识别家中老人跌倒动作并报警,移动康养的智能手环能实时监测心率,让在外子女也能时刻守护。不仅如此,针对有娃家庭、有宠家庭,移动看家也提供了贴心服务,啼哭安抚、宠物驱逐等智能功能,让看家变得更省心、更安心。
移动高清为家庭娱乐注入全新活力,海量内容资源一网打尽,同时借助语音交互、智能问答、个性推荐等功能,只需语音指令,便可在丰富的影视、音乐等资源库中,调出所需的娱乐资源,满足家庭用户多场景、多元化的互动娱乐需求,让家庭娱乐变得更简单、更精彩。
这些场景背后,是用户从 “被动接受服务” 到 “主动设计生态” 的转变。当中国移动将通信技术发展的下一个关键点回归到用户身上,很明显能够感知到:中国移动的野心不止于技术领先,更在于让普通人掌握数字时代的 “规则制定权。
从 MWC 2025 的展示可以看出,其核心逻辑是 “技术 + 用户共创”:用 AI 和 5GA 搭建底座,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进化动力,最终让每个人都能参与数字生态的构建。这种 “中国式创新”,或许正是未来全球通信业的参考答案。